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湖南品铭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731-85548226
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陈音竹: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
【摘要】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己经深入相融,并且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成果。但是,这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发展的方式,基本上都是停留在了比较表面的形态之上,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应用得并不是很透彻和全面。造成这种发展局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将就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的融合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日常教学;有效融入;策略
引言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发展,主要指的是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融合在一起,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能够得到非常显著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够得到全面的尊重,在这样的教学探索中,必然会孕育出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调动和激发出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实现高效课堂。以下是我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与参与过程以及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就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概念界定
(一)信息技术
1、不同国家定义
2.在中国的定义
3、通常地理解
(二)课程
1、课程分类
2、学科课程
相对于活动课程而言,学科课程是一种知识的划分,为了获得各个认知领域不同方面的、完整合的知识而进行的划分。例如:英语课程,数学课程,物理课程,化学课程等。每一个学科都有独特的构成,例如共同的目标、知识概念、技能、方法、个人经验、价值和审美判断。
(三)整合
1、整合的概念
整合是指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最大效益。整合强调将本来分离的部分进行协调为和谐的整体,并使各个要素发挥、重整,最终形成统一。整合强调是的一个系统中的整体及整体效果,强调各个因素之间的建构,当两者进行整合时,被整合的因素对原先系统的影响以及本身在整合过程中的变化,最终建构出一个新的更强大的系统,在这个新系统中如果将个别的因素分开,他们仍然具有各自的特性,但是整合后,整体的效果比各因素相加的效果多出了原先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
2、整合与混合融合的不同
与混合不同,混合是将子因素混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新的系统,在这个新的系统中再也找不出原来的因素特性,其核心在于结合之后个体仍然可以被分离出来。融合则强调各因素放在一起而不考虑它的过程,强调合的因素,使每个因素变得有联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这些原理,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的操作与应用能力,为课堂教学注入一股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影响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有效融合的主要因素
(一)学校层面
1、学校领导方面原因
学校领导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学校领导大力支持,首先可以解决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设施,例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和电脑桌椅等设施。“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如果领导不大力支持,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跟不上,则信息技术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1]。许多学校老师几人用一台计算机,争着抢着上网查资源,教室里又没有基本的电化教育设备,导致有想法、有能力的老师望生兴叹。
2、教师方面原因
很多教师深受传统思想的禁锢,很难一时之间接受新的观念,新的思维。很多地区偏僻点的学校,信息技术是一门副课没有人真正去研究,所以教的好坏也没人在意,长此以往教信息技术的老师们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去研究怎么上好这个课。另外,很多学校信息技术课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代教的,几乎没有真正的信息技术老师,更别提培训信息技术老师的专业技能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大都基本具备,但开发、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资源的能力极其低下,自己不能开发教学课件,便不能创新,实际上是不能结合自己实际生搬硬套,这样的现状不能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需要[2]。
3、学生方面的原因
在目前中国保持着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一门心思学习主要课程无心学习信息技术课,因此要想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成效,学生因素是一个关键点。在调查探访中笔者发现,目前一些农村小学里,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形象依然是不苟言笑的样子,课堂也依旧由老师主导[3]。老师如果没有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真正的了解并使用信息技术,学生的思维跟不上社会发展变化,学习能力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调动不起来,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那么学生因素对于信息技术成效的影响就不会展现出来。另,网络教学过程中的监控、多媒体教学中的注意力分散等问题比较突出。
(二)社会环境与支持因素
1、社会教学环境
从社会整体环境来说,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条件不能完全保障,尤其是偏远地区。部分学校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高,观念跟不上,没有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没有将教师使用多媒体的能力考虑到教育评价中。部分学校对学科整合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用了计算机、用了网络就是信息技术,就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导致一部分学校领导天天查看教师的课件,机械的督促,造成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2、网络不健全
信息技术需要网络的支撑,许多教育教学资源需要从互联网上获得,也可以说,只有互联网才能提供更加丰富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但实际现状是,许多学校没有网络,至少教室内无法联网,仅仅用一个联网的机房讲授信息技术课程,这些都影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3、家长不支持
家长和教师给学生们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自古便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说法,家长们期盼着子女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农村,能有所作为。好多家长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持批判态度。
4、教材与资源匾乏
现行教材没有提供必要的媒体资源,也没有辅助教材以供参考;教材死板,条块分割现象非常严重,大纲的要求也不够灵活,知识教师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也缺乏发挥的余地,严重的制约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整合。就一个学校而言,好的教育资源不能共享,校园网络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设备浪费、资源短缺现象比较明显。
三、信息技术整合于科学教学理论、模式与实践
(一)在信息类课程中,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
乔纳森把计算机的学习对象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学习计算机的专业理论知识。信息技术是一门专门开设的学科,主要任务是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熟练运用。其次,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锻炼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应对能力和解决方式。
(二)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1、明确教学内容
老师参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明确教学内容,将其分类整理,用课件或制作网页的方式来显示教学内容,把知识传达给学生。学生在了解学习内容之后,根据老师的点拨把老师制作的课堂资料或者自己搜集的网络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把类型不同的区别开,相近的进行整合,然后用信息技术来完成最后的任务。
2.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较大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一种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要部分,是知识得以发挥用处的主体,在整个学习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老师、课本、网络等工具来解决问题[4]。
(三)研究型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计算机的形式来完成所有任务。学生通过主体性、创造性、探索性将学科知识、学问知识、体验知识有机结合,最大限度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发展。
(一)改善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规范问题
1、在课程中积极融入新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将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整合,促使两者能够进行融合发展,将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融入到教育理念、教育体系之中,真正推动当代教育的创新发展。
2、在教材上融入融合理念
教材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在信息技术时代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具备融合理念的教材。根据研究与分析,现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如果让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无论是对理论的选择还是内容的加工均具有相当难度,另外当前大多数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与传统应试教育结合,无法真正将多媒体资源与工具软件融入其中[5]。所以需要在教材上进行融合发展,根据融合理念设计新的教材,并严格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魅力,以此用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
(二)创设信息化环境
1.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不仅是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还需要一些辅助条件。如今,在信息技术的有序发展过程中,需要依据“三通两平台”构建合适的教学环境。其中教学环境体现在学生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学习,老师可以利用终端设备备课。学生和老师可以借助终端设备进行交流,省去了面对面交流的麻烦,更方便快捷。
2.通过网络开展教学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老师发送的资源学习,也可以自己通过网络获得所需要的学习材料。老师利用网络指导学生分组学习,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与学生能够拉近距离,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形成有效的互助交流机制。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网络上开展免费的课程共享,受到了高度关注和喜爱。另外,微视频技术就是在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完成了课堂教学的转变,这是当前教育行业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提高教师能力
1.提高教师软件操作能力
在信息化教学中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是对老师提出的新的要求。软件操作能力是信息技术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教师们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在日常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网络课件开展教学计划等。根据实践调查显示,学生们更偏爱于PPT展示的课程,图文并茂的课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晦涩难懂的学科,但在PPT的显示中就具体生动了许多,更利于学生的理解。所以,在信息技术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时代,教师需要紧跟时代脚步,把信息技术和教育相结合与时俱进。
2.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通过对当前教师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部分教师缺乏教学设计能力,无法正确且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设计出让人满意的教学作品。一般而言,在传统教育观点下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主要包括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实践环节等,这种教学设计对于教师己经非常熟练,从整体角度分析,教师所设计的教学设计具有理论支撑,有据可依。但是在信息技术时代之中,很多教师在设计的时候依然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导致教学存在失误与偏差,甚至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谈不上精细化与精准化[6]。在这种状况下,无法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所以,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设计标准。
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改革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增添了新的血液,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思考怎么在教育中将信息技术和教学完美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主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马丽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09):251-252.
[2]李玉晗.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领域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04):97-98.
[3]金林贵.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价值与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4):150-151.
[4]蒋立兵,凌鹏飞,陈佑清.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伦理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08):39-44.
[5]陈磊.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7(13):54+59.
[6]张广杰.合作学习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学科整合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6年